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论文

宁夏引黄灌区“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与任务

时间:2011-12-20来源:中国水工设备网

 

关键词:灌区;改革;发展;研究

一、宁夏引黄灌区概况

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古老大型灌区之一,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之美称。南起中卫沙坡头,东邻鄂尔多斯台地,西倚贺兰山,北至石嘴山,南北长320 km,东西宽40 km,灌溉面积47.67 hm2。灌区为内陆沙漠性气候,平均海拔1 1001 200 m,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92 mm,年蒸发量2 000 mm 以上。现有干渠15 条,1 540 km,总引水能力750 m3/s;排水干沟24 750 km2010 年引水量63.9 亿m3,耗水量36.8 亿m3

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量少质差,地区分布不均,是全国地表水资源最贫乏的省份之一。当地年水资源总量11.63 亿m3,人均200 m3,为全国平均值的1/12,加上国家分配的黄河水,人均可耗水量706 m3,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3。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对于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宁夏引黄灌区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体系建设为核心,以管水方式转变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水量调控能力;更加注重制度创新,着力提升水权交易能力;更加注重监督管理,着力提升节水防污能力;更加注重调度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更加注重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调整,着力推进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更加注重水污染防治,着力促进末端治污向源头防污转变。

2015 年,通过统筹利用黄河水、当地水及非常规水和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基本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全自治区引、耗水总量控制在黄委分配指标之内,全自治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7 左右,水分生产率达到1.2 kg/m3。引黄灌区基本建成现代节水防污型灌区。通过深化水利综合改革,消除制约水利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水利现代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三、具体任务

1.加强能力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1)水量调控能力建设

一是实施青铜峡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完成干渠砌护459 km,支渠砌护244 km,改造各类建筑物2 506 座,改善灌溉面积16.67 hm2。二是实施固海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完成干渠砌护159 km,支渠砌护20 km,改造各类建筑物504 座,改善灌溉面积3.33hm2。三是实施宁夏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完成固海、南山台子和扁担沟等3 处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改造大型泵站51 座,更新主水泵191 台、主电机262 台,改善灌溉面积7.67 hm2。四是实施沙坡头灌区南北干渠及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完成干渠扩整砌护148 km,支渠砌护68 km,改造各类建筑物1 235 座,改善灌溉面积4.67hm2。五是实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十二五期间,加固改造水闸16 座,拆除重建水闸18 座。

2)水权交易能力建设

2003 年以来,宁夏引黄灌区启动实施水权转换项目,走出了一条解决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问题的新路子。但要全面推进水权转换工作,还需着眼黄河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大局,科学研究,统筹兼顾。十二五期间重点任务:一是研究水权转换范围拓展工作,探索在扬黄灌区开展水权转换试点;二是培育水市场,探索在一二三产业之间、境内区域之间开展水权交易试点;三是强化水量调配,为宁东等21 个工业园区提供用水保障,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按照计划下达情况,实施其他灌域水权转换项目建设。

3)节水防污能力建设

在农业方面,要针对灌区灌排体系特点,在灌溉输配水过程、耕作过程和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节水防污措施,减少回归水造成的水肥流失或暴雨径流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提高水环境的自净效果。在工业方面,要通过分质供水、多级用水、循环用水、深化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和减排等措施,达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效果。在生态方面,要完善城市水系网络,增强水系循环能力,完成以沙湖、阅海、鸣翠湖、宝湖等重点河湖连通保护工程。

2.完善体系建设,构建供水可靠的灌区水网络

1)水量调度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以促进灌区节水增效为内容的调度体系建设。在灌溉面积逐年扩大、用水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完善水量调度体系,健全节水激励机制,确保粮食效益稳中有升,引黄水量不超指标。二是加强以统筹优化水资源配置为内容的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促使在用水总量中占用比例较大的农业用水,逐渐向工业、城市、生态等高效益行业转移。三是加强以维系黄河健康生命为内容的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黄河宁夏段水量调度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实现对各类引黄取水口的统一管理,确保石嘴山断面流量按黄委控制指标平稳下泄。四是加强以打造西北生态屏障为内容的分配体系建设。着眼河湖湿地依法治理实际,合理编制调度预案,统筹利用黄河水、雨洪水和农田排水资源,为打造西北生态屏障提供水源保障。

2)多水源联合运用体系建设

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常规水和非常规水的统一调配,切实提高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大北部引黄灌区农业浅层地下水的利用量,巩固平罗、惠农、灵武、贺兰四地1 hm2 井渠结合灌溉面积。针对灌区调蓄能力不足及灌溉期缺水问题,利用镇北堡拦洪库等蓄滞洪区与湖泊湿地实现季节性调蓄,实现地表与地下、常规与非常规水资源的联合调度。

3)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全面推行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形成农民自主全面管水乡村两级监督协调水管单位延伸服务的管水模式。二是加快灌区信息化工程建设。完善水情遥测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实现水情、雨情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预报。增加土壤墒情监测和支斗渠动态配水系统,建成覆盖各大灌域的水利信息化工程,适应灌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需要,向精细调度、精准灌溉迈进,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3.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

1)开发水资源向管理水资源转变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国务院八七分水方案为总量控制刚性约束,全面落实《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和黄河流域年度水量调度指标,严格实行各市县地表水用水总量、地下水可采总量、排污总量和取水户取水总量四个总量控制管理。

2)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

一是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切实抓好水资源配置,即由传统的以需定供转向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使水资源管理由满足当地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转向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要适应当地的水资源承载力,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加大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抓好灌区节水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三是推进河湖水系建设,实行调水引流、多源互补,构建引得进、排得出、可调控的引黄灌区水网体系。四是强化水量调度,正确处理防洪与灌溉的关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保障各业用水需求。五是建立节约用水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全自治区引水和耗水总量不超黄委控制指标,节约用水成为全灌区的广泛共识。

3)重点水利投资向节水防污转变

继续加强水资源保护,完善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严格渠道、水库、河流、湖泊、排水干沟的监督管理。继续深化水价改革,跟踪调研水利工程供水成本,建立长效的水价补偿和节水杠杆机制,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4.提供支撑保障,抓好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

一是政策支撑保障。十二五期间,灌区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任务繁重、内容广泛,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密切配合,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切实推进重点项目落实。二是科技支撑保障。依托续建配套、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水利工程,大力开展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为传统的水利施工注入现代文明因子。三是人才支撑保障。探索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热爱水利、扎根水利、献身水利的人才队伍,形成推进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简介:周涛,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