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地方水利

陈雷在四川省委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1-11-27来源:水利部

 

在四川省委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11124日)

同志们: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四川省委水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四川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坚决态度和有力举措,充分体现了水利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四川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会儿,奇葆书记和巨峰省长将作重要讲话,对四川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水利发展形势喜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以中央1号文件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水利改革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第一,中央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1号文件、召开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这是我们党成立以来、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出台水利综合性政策文件,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水利工作会议。中央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提升到治国理政、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基本方略、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在水利投入方面,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延长和拓宽水利建设基金,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明确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在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强调要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落实好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这些重大举措,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第三,水利资金投入大幅增加。中央明确提出,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平均每年达到4000亿元。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落实2011年水利建设投资约300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39亿元,比去年增加152亿元,增幅为15.4%。特别是中央财政水利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已落实资金457亿元,较2010年增加189亿元,增幅为70.5%

第四,部门密切协作合力推进。水利部及时制定了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使用管理、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村供水用电优惠等配套政策措施,印发地方水利工作指导意见,开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试点。发展改革委把水利列为重点保障领域,优先安排资金,加快项目审批。财政部大幅度增加水利专项资金规模,大力支持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监察部与水利部建立了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开展了全方位跟踪监督检查。金融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把水利作为重点支持行业,加大水利信贷支持力度。中宣部、中央外宣办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水利公益性宣传的意见》。其他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能分工,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形成了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五,各地治水兴水高潮迭起。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水利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出台了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或决定,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以党委或政府名义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结合省情水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比如,有的提出各级财政每年新增水利建设投入资金与财政收入增长保持同步;不少省份明确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用于水利建设的省级统筹比例,有的高达50%;有20多个省份建立了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29个省份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用电的具体优惠政策;大多数地方都提出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具体措施;绝大多数地方明确提出要恢复和建立乡镇水利管理机构。从各地贯彻落实情况看,治水兴水春潮澎湃,水利改革发展势头强劲。

第六,“十二五”水利开局很好。成功抗御了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等3次大范围严重干旱,为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罕见的“八连增”提供了重要支撑。有效应对了局部地区暴雨洪水、“两江一河”严重秋汛和台风灾害,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新一轮治淮工程启动实施,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再掀高潮,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启动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再传捷报,全年可解决6300多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二、四川治水历史悠久,水利事业成效显著

四川是西部大省、经济大省,也是水利大省和农业大省,具有悠久的治水兴水历史,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灾后重建的历史机遇,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全省呈现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喜人局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坚持治水兴蜀的方针不动摇,各项水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治水思路实现战略性调整。在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推进三个突破(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利用方式、水利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三个突破)、构建六大体系(水资源配置调控、水利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民生水利、水生态安全、水利科技支撑六大体系)”的水利工作思路,找到了从战略上和根本上解决四川水利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二是水利投入实现历史性增长。“十一五”期间,四川水利投资达459亿元,相当于“十五”的3.5倍。解决了160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2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3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万平方公里,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29万千瓦,新建堤防626公里,大大超过“十五”发展水平,水利保障支撑能力全面提高。

三是防灾减灾得到整体性加强。夺取了水利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成功排除了唐家山等堰塞湖险情,实现了震损水库、水电站和堤防护岸无一垮坝决口。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全省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有效应对了特大旱灾、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害,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改革创新取得阶段性突破。全省所有市州和县市区全部组建水务局,初步实现全省范围内涉水事务统一管理;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实现突破,省水务投资集团挂牌成立;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人员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基本落实;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近几年是四川水利事业发展最好最快、人民群众从水利发展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以来关心、重视和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四川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奋战在四川水利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四川省情水情特殊,水利工作任重道远

四川是“千河之省”,水资源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水利是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基础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受特殊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四川水利一些深层次问题和薄弱环节日益凸显,“水”已成为制约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四川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列全国第2位和第9位,但70%左右降水集中在510月,大部分以洪水形式出现,且地区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区域性缺水等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人口和耕地最集中、工农业产值占全省85%的盆地腹部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2%。二是骨干水源工程缺乏。全省水库总库容只有7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8%,蓄引提水能力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0%。三是农村水利建设相对滞后。全省还有2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为0.43亩,旱涝保收面积只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0%。四是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增强。“六江一干”堤防工程尚未完全形成封闭体系,大多数沿江沿河城市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全省还有1893座中小型病险水库和2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存在安全隐患,大量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急需治理。

在看到四川水利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四川水利改革发展具有的独特优势,坚定治水兴蜀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有西部开发的政策优势。中央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放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位置,支持西部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国务院《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强调,支持四川“兴蜀”水源工程建设,加大四川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加强四川成都平原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推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四川水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有全省上下的大力支持。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水利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突出位置,奇葆书记、巨峰省长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重大决策。四川省委1号文件全面绘就了今后一个时期四川水利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要求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建立省级财政水利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全省各级都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并明确其中30%由省级统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都极为重视水利,相关部门全力支持水利,全省上下大兴水利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是有前期工作的基础支撑。四川科学编制了全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渠江流域防洪规划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要规划,“十二五”时期水利规划投资规模接近1600亿元,一大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基本成熟,概算总投资近600亿元,已经做好了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的各项准备。昨天,省委、省政府召开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等大中型水利工程集中开工建设动员会,拉开了四川水利大建设大发展的崭新帷幕。

四是有能打硬仗的水利队伍。四川水利队伍是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实的队伍。面对特大地震次生灾害防范,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灾后水利重建的岁月里,他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他们只争朝夕、奋勇争先,集中体现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我相信,得到锻炼、经受洗礼的四川水利系统,一定能够担当起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任,一定能够完成好四川省委、省政府交付的各项任务。

五是有部省合作的良好契机。长期以来,水利部与四川省委、省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在水利抗震救灾现场、堰塞湖应急排险一线,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并肩作战,携手抗灾,化解了一个个风险,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为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部省合作,昨天我们又与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为加快四川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抓住宝贵发展机遇,推进四川水利新跨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四川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四川省各级水利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核心目标,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推进四川水利新跨越,为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要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完善治水兴蜀方略。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立足四川省情水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水利发展理念,转变水利发展模式,破解水利发展难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点的水利现代化道路。继承和发展“千年都江堰”蕴含的宝贵治水思想和科学治水理念,坚持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正确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拦蓄分泄兼筹,兴利除害并举,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结合,统筹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实施水利规划,合理确定水利发展长远目标、建设任务、投资规模和工程布局,促进川东与川西、盆地与山区、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要把水利作为解民忧、纾民困、保民安、惠民生的重要手段,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2015年前全面解决21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实施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强重点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尽早消除安全隐患。突出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推动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开展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实施水利血防工程,着力加强牧区水利建设,积极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和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

三要坚持统筹兼顾,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建成亭子口、武都、小井沟等骨干工程,加快都江堰、玉溪河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抓紧建设武引二期灌区、升钟灌区二期、向家坝灌区一期等一批新灌区,进一步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加大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砻江、长江上游干流“六江一干”治理力度,尽早开工渠江红鱼洞、泥溪等控制性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强山洪灾害防治,搞好地震灾区堰塞湖疏浚,完善水文基础设施和预警预报系统,进一步从整体上提升防洪保安减灾能力。坚持建管并重,严格执行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四要坚持节约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着力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抓紧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农业、工业、服务业、居民生活等用水定额指标,制定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尽快扭转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的局面。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城市,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新机制。严格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等管理制度,加强需水管理,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水利体制机制。加大省、市、县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加大水利建设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足额落实水利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确保水利投资稳定增长。进一步深化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水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利用、配置、保护的统一管理,强化对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等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加快建立或恢复基层水利站,强化其公益性职能,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

六要坚持强基固本,全面提高水利服务能力。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强化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进一步增强水利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和约束性。健全水资源节约保护、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法律法规,尽快构建适合省情和水情的水法规体系。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维护和谐有序的良好水事秩序。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不断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快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同志们,加快四川水利改革发展,既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事,也是水利部的重要任务。我们将按照双方签订的水利合作备忘录,多渠道、全方位、大力度支持四川水利事业发展。我相信,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四川水利改革发展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谱新篇章、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