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视点

陈茂山:贯彻新发展理念 系统推进河湖治理保护

时间:2021-04-14来源: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江河湖泊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治理好、保护好、利用好河湖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健康的河湖,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关系到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强化河湖治理保护,以河湖岸线资源和水资源的集约安全利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一、新发展理念是推进河湖治理保护的根本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系统推进河湖治理保护,就是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开展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让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1.把握河湖治理保护的目标方向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河湖治理保护对保障人民基本生产生活、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美生态环境、延续中华文明至关重要。要通过河湖治理保护,推动河湖岸线资源和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等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给人民群众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把握河湖治理保护的对策措施
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当前河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仍不匹配,水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河湖污染之病,根在发展转型之痛;河湖掠夺侵占之病,源于保护不到位;河湖断流干涸之病,很大程度上在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河湖治理保护要科学谋划、对症下药、综合施策,统筹好地表地下,坚持水岸同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推进流域系统治理,改善河湖环境,修复河湖生态,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3.把握新发展阶段我国水安全问题的全局性和紧迫性
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水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增强水安全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提升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有效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
二、河湖治理保护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承载重要作用
河湖是生态系统和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调节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在新发展阶段,河湖治理保护内涵更加丰富,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河湖治理保护成效直接体现了对河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的改善程度,也是河湖岸线资源和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因此要从落实国家战略、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全局高度,认识河湖治理保护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作用。
1.把建设幸福河湖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河湖兴则文明兴。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把河湖治理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幸福河湖建设就是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融入河湖治理保护的全过程,通过创新机制、协调发展、生态优先、共建共享,促进资源公平、环境公平、发展公平,维护河湖健康、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随着河长制湖长制的全面推进,各地河湖治理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新发展阶段,河湖治理保护必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并举,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河湖的向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2.把河湖系统治理作为解决当前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的发力点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但是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成了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通过河湖系统治理,集中解决当前存在的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解决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河湖系统治理中,要充分发挥河长制湖长制平台作用,建立健全水陆共治、部门联治、全民参与的河湖保护治理长效机制,从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协同治理,持续提高流域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3.把河湖岸线资源和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筑牢绿色的屏障,铺就绿色的亮丽底色。经济发展不应该是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该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多方共赢。
河湖资源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河湖岸线资源和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实现资源利用方式的战略转变,统筹好河湖生态空间管控与岸线资源利用,统筹好河湖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利用,统筹好河湖治理与产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做到全面节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确保河湖基本生态流量,真正发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限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有效防范安全风险,以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4.把河湖健康作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着力点
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健康的河湖是自然生态系统必要的组成要素,而且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载体,河湖湿地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界的重要碳库。健康的河湖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完整性主要体现在物理结构、水生境以及生物三方面核心要素的完整性,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生态过程可恢复。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修复,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以水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重点领域和地区的气候韧性,是提升整体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所在。
三、久久为功,进一步做好河湖治理保护工作
1.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创新完善河湖治理体制机制
河长制湖长制作为我国水治理体制的创新,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对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化河湖长制”的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创新完善。
一是进一步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管理保护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河长湖长作用。
二是建立流域统筹区域协调机制,探索建立省级河湖长、省级河长办联席会议制度,从流域层面分析问题、研讨对策,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协同落实跨界河湖管护措施,推动区域间联防联治。
三是充分发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推动各地建立完善党政负责、水利牵头、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联动机制。
四是建立完善“河长湖长+河长办+责任部门+巡护河员”的运行机制,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
2.系统推进河湖治理保护常态化规范化,促进河湖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在河长制湖长制平台下,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强化系统思维,注重协同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落实好河长制湖长制六项任务。
一是要管好“盛水的盆”,推进河湖“清四乱”从大江大河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健全“四乱”问题定期报告制度和日常巡查监管制度,实现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继续抓好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点流域河湖专项行动,加强河道采砂综合整治。
二是要管好“盆里的水”,抓好河湖水资源保护,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指标控制,着力规范取用水行为,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以水资源超载区、水生态脆弱区、水生态退化区为重点,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分区分类确定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科学开展生态补水和河湖水系连通,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水位)。
三是推动建设一批示范河湖、美丽河湖、健康河湖,为全国河湖管理及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提供样板,为河湖系统治理修复提供标尺,形成“一个点带动一条线,一条线带动一大片”的良好局面。
3.完善依法治理体系,夯实基础工作,推动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从破解河湖治理瓶颈制约入手,着力解决“河湖乱象”背后的制度性漏洞、机制性缺位和结构性矛盾。
一是加快推动河长制湖长制立法或入法进程,强化河湖管理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健全考核问责与激励。
二是完善标准规范建设,从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河湖水体质量管理、河湖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河湖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等方面,分类制(修)订相关标准规范。
三是抓紧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明确水域岸线管控边界;加快推进大江大河大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约束,落实河湖空间管控要求。
四是加快推进智慧河湖建设,依托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利一张图”,利用多种科技手段,对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域空间、河道采砂等进行动态检测监控,加强河湖监管的信息化应用。
4.因地制宜做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设计,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在集中力量解决当前河湖突出问题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河湖的资源、文化优势,循序渐进,完善政策制度设计,促进河湖治理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融合,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模式、条件。一些地方将美丽河湖、生态河湖、健康河湖建设与休闲、旅游、特色产业等产业结合,以优美宜居环境吸引投资,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一些地方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绿水”的资源功能,发展“好水酿好酒”“好水浇好茶”等产业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实践效果看,护好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是应对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既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