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水利行业上市公司有几家?实际上,大多数有水利概念的上市公司,要么是施工类企业,要么是工程设施设备建材生产商,要么是城市水务类企业,真正经营水利工程的少之又少。原因何在?未来水利上市公司会增多吗?
一个行业上市公司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都有一些上市公司,只是上市公司的数量有所差异,一般而言,越是经济活跃、紧跟科技发展前沿的行业,上市公司就越多,而公益类行业因其经营性较弱,上市公司一般相对较少。
就水利行业而言,截至2020年9月23日,根据通达信软件的分类,A股市场中,水利建设板块上市公司25家,水务上市公司11家,去掉已经转型的国网信通属于通信类,涉水企业一共是35家(钱江水利同时属于两个板块)。在这35家公司中,城市水务板块11家,水利建筑施工8家,为水利建设提供原料原材料和器具的6家,原材料和建材9家,农村水利经营业务的只有1家。
涉水上市公司一览表
类型(共计35家) | 股票(不含国网信通) |
建筑工程8家 | 中国电建、*ST围海、安徽建工、葛洲坝、粤水电、中工国际、三峡水利、钱江水利 |
专用机械(以泵业为主)6家 | 大元泵业、君禾股份、中金环境、新界泵业、伟隆股份、利欧股份 |
原材料和建材9家 | 韩建河山、龙泉股份、国统股份、西藏天路、东宏股份、顾地科技、青龙管业、新疆天业、新兴铸管 |
运营1家 | 大禹节水 |
水务11家 | 兴蓉环境、渤海股份(原水+水务)、江南水务、钱江水利(也属于水利建设)等
|
上述公司多以多元化综合业务为主,服务对象也不仅仅局限于水利行业,真正通过运行水利设施、以水的生产和销售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水利项目多属于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工程,水库、堤防、水闸等防洪工程、水土保持、节水等项目公益性强,农业灌溉和农村供水工程(居民供水)虽有一定的经营性质,但工程收益能力也很弱。相应的,在水利行业中,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绝大多数属于事业单位。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底,全国水利事业单位占全部水利法人单位(含水投公司、自来水经营单位等)的比例高达76%。不过,应当看到,近年来水利基层单位的性质、管理体制机制和运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甚至有燎原之势,那就是采取企业化运营的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多,集中体现在水源工程、农村供水工程、农业灌溉等类型上。出现此类现象与全国各地不断成立和壮大水投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加快水利建设有直接关系。最初设立水投公司的意图是建立投融资平台促进地方水利建设,承载金融贷款等职责,经济效益的追求并未纳入其主要目标函数之中。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空间布局的不断变化,原水供应和输水、治水、配水等项目逐步显现出一定的经济潜力,特别是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推进,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同水源、同服务、同网同价的标准,加上日常管理的标准化、物业化管理的推进,此类工程经济效益有所改观。
从水投公司业务看,其承担的公益性建设和经营类项目同时在扩张,公司也面临着“双线战斗”的压力,一方面需要强化经营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必须完成部分公益性任务(尽管仍然是按照公司的模式来运行)。
考虑到水利行业的重资产性质,融资规模相对比较大,还贷付息的压力较重,目前,很多项目正逐步逼近还贷付息的周期。这不是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地区存在的个别现象,而是全行业面临的问题,下一步,水投公司如何从自身的经营性项目中获利,建立内生收益增长机制,实现良性运转甚为关键。这还能进一步改善企业的财务报表,有利于进行新的融资。从政府角度看,支持水利行业企业发展,提高其收益能力,不仅对企业自我发展有利,而且能反哺公益性基础设施,进而从总体上提高城乡社会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目前来看,在不断提高供水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逐步适当提高终端水价应当进入到议事日程中。
基本面的改善,将极大地推动水利行业上市企业数量的增加。前几天,水投策论就已撰文(可点击阅读),贵州省水投集团旗下的贵州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期待其上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