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地方水利

滔滔江水兴利除害——长江水利改革发展十年回眸

时间:2012-10-25来源:中国水利报

 万里长江,滚滚向前;大江两岸,生机勃勃。

十年,对于历史长河来说,不过一瞬,但对肩负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重任的长江委而言,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在治江新理念、新思路、新蓝图的指引下,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十年,建设三峡大坝,整治长江堤防,修建南水北调工程……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十年,迎战洪水侵袭,抗击地震灾害,应对干旱考验……一次次危机被成功化解;十年,强化流域管理,呵护一江清水,治理水土流失……一项项福祉惠及民生。40个季节更替,3650多个日日夜夜,长江委人在急难中担当,在希望中开拓,铸就了新世纪治江事业又一轮新的辉煌。

完善治江思路  顶层设计绘宏图

迈入新世纪,长江委按照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要求,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新时期治江思路,努力实现治江工作由以治理开发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追求人水和谐的转变,开启了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新征程。

2009年初,长江水利科学发展战略出台,明确了当前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左右长江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重点和举措,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目前,新时期治江思路在规划编制、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与配置等各个领域得到贯彻落实,健康长江的理念正转变为科学治水的生动实践。

治江大业,规划先行。十年来,长江委科学、全面地做好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构筑治江顶层设计,编制了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为重点的一大批流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

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通过水利部审查正报国务院待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规划》《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等已由国务院批复;组织开展了汉江、金沙江、嘉陵江流域等综合规划的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等专业规划、《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水利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也已编制完成,并组织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域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等一系列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直面急难险重  科学调度保安澜

长江之水,福祸同系。过去十年,长江流域极端天气频发,水旱灾害交替,洪水、干旱、冰冻、特大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

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坚强领导下,长江委全力以赴,科学救灾,与沿江人民一道共克时艰,取得了一次次防汛抗旱减灾斗争的伟大胜利。

在旱灾考验面前,长江委实施枯季跨省调水,对三峡及其上游主要大型水库、水电站实施枯季水量统一调度,科学配置水资源,有效地保障了流域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

在近几年长江防汛工作中,长江委精准预报,统筹考虑水沙关系与蓄泄关系,积极探索实施水库的优化调度,确保江河安澜。2012年入汛以来,长江干流5次洪峰接踵而至,三峡水库出现71200立方米每秒成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流量。长江防总、长江委积极应对,科学调度,三峡水库累计调蓄洪量超过150亿立方米,最大削峰率40%,降低沙市、城陵矶水位1.5米左右,有效减轻了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取得了明显的防洪减灾效益。

强化技术服务  重点工程传捷报

过去十年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黄金时期,长江流域(片)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投资总额达3000多亿元(不含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大江两岸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捷报频传——

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完建。2010年10月26日,三峡水库首次成功蓄水至175米目标水位,经历了2010年、2012年等历次洪水的考验,目前正发挥着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加快推进,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穿黄、穿漳、兴隆枢纽施工进展顺利,中线工程2013年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的目标即将实现。

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实施大规模除险加固,长达3500多公里的堤防基本达标。荆江河势控制应急工程等全面完成,水布垭、皂市等一批大型水电工程相继完工。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整治……一批批民生水利工程先后动工建设。

大音稀声,丰碑无言。随着一项项水利工程的拔地而起,滔滔江水兴利除害,逐渐转化成流域各地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保护水土资源  秀美山川惠万民

一江清水,万民福祉。十年间,善待长江、珍惜长江、护佑长江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十年来,长江水质总体良好。已建成的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基本覆盖了全流域的地表水体,在国内率先建立水质数据库;开拓性地在流域19个省市中全面展开水功能区划工作,并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提出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澜沧江、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水域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以保障流域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取水许可水质管理。

水土保持,惠民千万。十年间,以“长治”工程为龙头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完成中央投资7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万余平方公里。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实现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治理区千百万老百姓因此增收致富。

十年来,长江流域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实施武汉江湖连通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尝试开展三峡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在重点地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拯救濒危物种。开展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实现了千百年来由围湖造田向主动还江河湖泊空间的历史性跨越。

捍卫法律尊严  依法治江树权威

十年来,依法治江深入推进,长江流域水行政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水行政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首部专门针对长江涉水事务管理的行政法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以及专门针对长江开发的部门规章《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相继颁布实施,流域管理的水法规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率先提出总量控制指标方案,汉江流域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流域。启动流域主要支流水量分配,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水电站等蓄水工程蓄水计划管理工作。

认真履行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职责,在长江干堤加固工程、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建设中,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强长江河道管理和监督的职责,逐步完善长江流域河道管理的法规体系。

积极推行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组织开展三峡库区、长江源头、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等区域性涉水活动的专项执法检查。同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5年开始实行行政许可“窗口式”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已受理行政许可事项1750余项。

这十年间,世界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长江防洪大模型建成投入使用,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等组建运行。长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长江委电子政务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江118个中央水文报汛站在全国率先实现自动报汛……十年来,长江流域水利改革发展有序推进,实现着一个又一个创造历史的优异成绩。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回首十年,万里长江掀开了一幅幅崭新的时代画卷;展望未来,治江事业机遇和挑战并存,长江委人正信心与勇气同在,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征程。(作者: 胡早萍 周长征 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