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7-07来源:
国家环境膜分离工程技术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海水淡化发展研究分析报告披露: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已建成海水淡化装置65套,日淡化海水能力接近61.26万立方米,比上一年增长52%。虽然这与2006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到的,2010年中国的海水淡化规模将达到日产80万~100万立方米的指标存在一定差距,但国际行业研究组织依然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海水淡化业务市场。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要达到日产200万吨。据此估算,从2010年~2015年,我国每年需形成海水淡化产能为日产30万吨。国内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技术和装备的需求迫切。
近几年,央企集团和实力较强的民企开始涉足海水淡化,他们分别从设备制造、膜组件、工程建设以及水务投资等环节投入,体现了机制和要素多元化发展的市场选择。目前,中国涉及海水淡化产业工程研究的单位有40余家,配套装置设备的生产企业600家以上。
中国海水淡化发展研究分析报告认为,以产学研共同搭建平台,推动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研究是解决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根本。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应该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浙江大学产学研平台虽然定位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范围,但其全国引领和示范作用明显。4月5日,中国工程院调研组到杭州开展浙江省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专题调研。调研组考察了作为浙江及杭州市海洋产业的主要代表——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海水淡化技术产业现状,肯定了该中心对浙江省及国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推动和引领了海水淡化产业、膜工业的发展,海水淡化水解决了沿海特别是海岛居民的饮用水水源问题。
而在此前,3月21日,中国化工集团依托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建设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奠基。该基地一期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年产160万平方米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生产线,年产100万平方米的超滤膜生产线以及年施工能力达日产70万吨的海水淡化及水处理成套生产线。项目建设期2年,总投资6.5亿元。此举标志着中国化工集团完善膜技术和水处理全产业链,大力推进膜技术成果工程化,推进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发展,向环境科学等未来发展目标迈进的步伐加快。
据介绍,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蓝星总公司拥有良好的海水淡化产业的基础,蓝星的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已经完成了40~50个(套)海水淡化工程项目,工程总量在日产30万吨,并代表国家先后向基里巴斯、马耳他等地区提供海水淡化设备,拥有一支专业工程化队伍。蓝星已成为我国海水淡化领域具备工程设计、建设安装、膜组件生产以及相关业务领域中最具竞争力的中央企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膜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高从堦认为,经过近40年的研发和示范,中国海水淡化已经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为大规模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从发展趋势看,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发展空间和应用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新的技术和产品正在催生重大的机遇,未来10年中国市场将成为令全球瞩目的市场之一。
面对国内海水淡化市场的强劲需求,央企军团应更好发挥好优势,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