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论文

北京门头沟区村镇供水管理机制探讨

时间:2011-07-08来源:

 摘要:介绍了北京市门头沟区水资源和村镇供水现状,通过对该区域范围内村镇供水模式的总结和研究,找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村镇 供水管理 门头沟区

村镇供水是改善村镇居民生活、缩小城乡差别、稳定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005 年以来, 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北京市门头沟区兴建了一批村镇供水工程,为村镇安全饮水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水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大批供水工程的陆续建成,水费计收困难、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日渐显现出来,做好建后管理变得日益紧迫。主要从加大集约化建设力度,明晰产权和经营权,提高农民缴费意识和完善村镇供水管理机制入手,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村镇供水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有所借鉴。

1 概况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西部东经115°2500~116°1007″、北纬39°4834~40°1037″之间,东西长62km,南北宽34km,辖区总面积1 455km2,属太行山余脉,其中98.5%为山地,为纯山区。

门头沟区境内有2大河流,其中永定河是过境河流,境内河道长100km,基本处于无水状态;清水河是永定河主要支流之一,是门头沟区境内的第二大河,也基本处于无水状态,上游有2条支流,北支发源于灵山,南支发源于百花山,两支流于塔河口汇合后,流入永定河,河道全长28km。门头沟境内水库有3座,即斋堂水库、珠窝水库和落坡岭水库,其储水量分别为:5420m31430m3365m3

门头沟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受中纬度大气环流的不稳定和季风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多为970.1mm1977年),最少为377.4mm1997年),年平均降水量约528.7mm

门头沟区共有9个镇4个办事处,行政村177个,户籍人口24万人。2008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7.8亿元,较2007年增长1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82万元,同比增长6.6%

2 水资源情况和村镇供水现状

2.1 水资源情况

2008年水资源公报,门头沟区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831.78m3,地下水资源总量2587.10m3,分别较多年平均减少39.8%31.1%;地下水平均埋深25.10m,比2007年下降了0.97m,比2004年下降了1.8m;水质方面,全区18眼水质监测井中,好于Ⅲ类水质井14眼,占监测井数的77.8%,较2005年下降了6%;Ⅳ类水质井4眼,占监测井数的22.2%,较2005年增加了33%2008年总用水量3296.27m3,其中地下水源工程供水量为1109.31m3,占总供水量的35.3%

2.2 水源工程分布情况

除距门头沟城区较近的龙泉镇和永定镇能用上自来水外,门头沟区村镇供水水源以深井水和地表水为主,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浅井和大口井。截至2008年底,门头沟区有2个镇(龙泉和永定),23个村,7510户,18562人吃上了门城自来水公司的自来水;9个镇,108个村、22630户、56454人饮用岩石井水;10个村、1503户、3903人以浅井为饮用水源;3个镇5个村、741户、1815人依靠大口井为饮用水源;5个镇(龙泉、妙峰山、王平、斋堂、清水),31个村,3632户,9662人依靠泉水为饮用水源,见表1

1门头沟区农村供水水源分类对比表

2.3 门头沟区供水模式

门头沟区主要采取集中供水、联村供水和单村供水3种方式解决农村供水问题。集中供水厂2座,分别为城子自来水厂和王平矿净水站,涉及30个村,8278户,20833人;联村供水厂7处,分别为妙峰山镇集中供水厂、王平镇的东八村联村供水厂、雁翅镇供水厂、斋堂联村水厂、潭柘寺镇水厂等,涉及30个村4591户、13583人。单村供水方式的有117个村、26537户、64264人,见表2

2 门头沟区农村供水方式分布表

2.4 供水管理模式

2.4.1 企业管理的模式

对由政府投资、群众自筹投资建设或企业独资建设的集中或联村供水工程,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根据各方投资比例确定股份,按股份制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供水管理单位,负责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门城自来水集中供水厂由门城自来水公司管理;王平矿净水站由京煤集团进行管理;斋堂联村供水厂由北京龙蝶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管理。

2.4.2 用水协会管理模式

政府投资、群众自筹建设的单村供水工程,实行用水协会管理模式,由管水员负责日常管理、水量计征和报修工作。

2.5 水费收取情况

2.5.1 户装水表情况

通过近几年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目前门头沟区农村共有129个村完成了户装水表,占总村数的73%,计划用2a时间,全区农村全部实现一户一表,为收费机制建立打下基础。

2.5.2 水费收取情况

目前,门头沟区177个行政村中只有69个村收取水费,其中由门城水厂供水的13个村按城市供水标准收费,10个村仅按照城市供水标准收取水资源费和水费,未收取排污费;其余46个村中31个村按每人每月或每人每年象征性地收取,只有15个村按用水量收取。

3 存在问题

3.1 仍存在供水安全隐患

如表1 所示,仍有17%的村镇人口以大口井、浅井和泉水为饮用水源,这些水源受地表水影响较大,很容易发生水源枯竭和水源污染,而且针对这些水源的监测频率较低,一旦水源发生问题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3.2  集约化水平低

联村供水工程规模小且分散,多为(2~3)个村联合供水,水源保护难度大,供水保障率低,运行成本较高,管理难度大。单村供水工程多,如表2所示,65%的村镇人口为单村供水,且当时由于资金所限,单村供水工程的设施并不完善,仍然存在缺少机井、泵房、无消毒设备和水处理设备等问题。

3.3 水费计收困难

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文件指导农村水费收取,多数由村委会决定是否收费并负担供水运行费用,农民缴费意识淡薄。门头沟区177个村,只有69个村收取水费,收费率只有39%;而69个村中只有13个村按照城市供水标准收取,仅占村总数的7%;其他的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费计收困难问题,要么不收取污水治理费,要么按月或者按年收费,起不到节水控制的作用,对创建节水型社会非常不利。

3.4 管理水平低

一些供水工程没有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或制订了规章制度而没有严格执行。以前建设的供水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低。部分存在无计量设施、管网老化、压力不足等问题。维修改造任务重。村级供水工程由管水员管理,管水员普遍为当地村民,缺乏专业知识,不能专业化管理,使得部分工程不能及时维护,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利于供水设施可持续运行。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集约供水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集约供水覆盖面

按照统筹城乡、以供定需、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等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地形条件、居民点分布、现有供水设施、施工条件,结合村镇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和供水管理,结合南水北调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整合城乡现有供水设施,合理划分集化供水单元。一是扩大新城水厂供水能力。对当前城子水厂进行扩建,并充分利用新城水厂供水能力,向周边乡镇供水。二是充分利用乡镇现有供水设施,进行扩网和联网,具备条件的以现有集中供水厂为核心规划,必要时对现有水厂进行扩建,尽可能将水源地和水厂相对集中,合理划分集中供水单元,联合调度,集中供水。三是争取以珠窝水库和落坡岭水库为水源地,新建集中供水厂,适当考虑打井抽取地下水作为备用水源。

4.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用水户参与工程建设、运行和管理

从教育入手,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水商品意识”,通过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以及标语、告示等其他有效的办法,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节水知识、法规,介绍监督工作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引导用水户参与工程建设,使农民在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上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让农民知道自己的水费是用在供水工程的维护管理上,并且在供水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缴费意识和管理监督积极性。

4.3完善村镇供水管理机制,保障村镇供水工程持续良性运行

要进一步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的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首先应明晰工程所有权,明确工程责任主体,明确工程经营管理权。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采取市场式管理与受益户参与式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逐步建立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和社会化服务的山区村镇供水的良性运行机制[1]。其次要合理制定水价,并规范征收管理。尽快制定村镇供水水价管理相关政策,使水价征收有依据;可根据不同供水方式和区域等具体情况制定不同水价;水费的征收和使用要实行规范化管理。供水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明确水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要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承包费、租赁费管理和使用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供水单位要实行公示制度,努力提高水费实收率,确保工程良性循环[2]

参考文献

[1]裴永刚,田海涛.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5):39-42.

[2]裴永刚,李爱杰,肖华.北京市村镇供水水价管理与改革探讨[J].水利经济,2009,(7):37-39.

作者简介:郑翠玲(1979—),女,工程师。